春联工厂:17种常用的对联技巧
1、比喻法: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,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,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,从而产生联想。例:
上联:勤是摇钱树;
下联:俭为聚宝盆。
2、比拟法:对联中,把事物当作人,或以人拟物,以一物拟另一物,就叫比拟。例:
上联: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
下联: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
3、夸张法: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,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。例:
上联:一粒米中藏世界;
下联:半边锅里煮乾坤。
4、衬托法: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,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。例:
上联:四面荷花三面柳;
下联:一城春色半城湖。
5、对比法: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,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。例:
上联:心清水浊
下联:山矮人高。
6、反对法:反对,是指上下两联,一正一反,意思互相映衬,形成对照,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,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例:
上联:藕入池中,玉管通地理
下联:荷出水面,朱笔点天文
7、自对法:自对,又称“句中自对”或“当句对”,指对联中的字词句,不仅上下联相对仗,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(即所谓句中)也存在对仗。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,更增添了对衬美。例:
上联:闲云野鹤翩翩去
下联:万水千山得得来
8、借对法:所谓借对,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,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。例:
上联:红白相兼,醉后怎分南北
下联:青黄不接,贫来尽卖东西
红白指两种酒。 “东西”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,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“南北”。
9、借代法:不是直接说某事物,而是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。例:
上联:藏古今学术
下联:聚天地精华
这是书店联,“古今学术”和“天地精华”都是代指书籍,“藏”和“聚”都表示有很大数量,由此切全了“书店”特性。
10、双关法:利用同音字,使联语带双关。例:
上联:因荷而得藕
下联:有杏不须梅。
“荷”、“藕”、“杏”、“梅”另有谐音,第二层意思是:因何而得偶;有幸不须媒。
上联:莲子心中苦
下联:梨儿腹内酸。
第二层意思是指金圣叹临刑时父子诀别时的难过心情:怜子心中苦;离儿腹内酸。
11、用数法: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,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,显得生动活泼。例:
上联:万树梅花一潭水
下联:四时烟雨半山云
上联:孤庙独宿一将军,单枪匹马
下联:对河两岸二渔翁,并钓双沟
12、假称法:在对联中,有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,这种手法叫假称法。例:
上联:你亦求,他亦求,为了几文臭钱,叫人如何是好
下联:朝也拜,夕也拜,不做半点好事,令我左右为难。
13、用典法: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。例:
上联:观瞻气象耀民魂,喜今朝祠宇重开,老柏千年抬望眼
下联:收拾山河酬壮志,看此日神州奋起,新程万里驾长车。
“老柏”指岳飞墓前精忠柏,传为岳飞忠魂所化。“抬望眼”、“收拾山河”、“壮志”、“驾长车”都出自岳飞的《满江红》。
14、续接法:是通过在原句的基础上续加字词而成新联。例:
上联:门对千竿竹
下联:家藏万卷书。
加字后成为:
上联:门对千竿竹短
下联:家藏万卷书长。
再加字后成为:
上联:门对千竿竹短无
下联:家藏万卷书长有。
(二)、用字技巧
1、拆字法:所谓拆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,或分或合而成联。例:
上联:鸿是江边鸟
下联:蚕为天下虫
2、合字法:
上联:八刀分米粉
下联:千里重金钟
3、复字法: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。例:
上联:佳水佳山佳风佳月,千秋佳地
下联:痴声痴色痴梦痴情,几辈痴人。
4、叠字法:
上联:水水山山,处处明明秀秀
下联:晴晴雨雨,年年暮暮朝朝。
5、同字异音法:
上联:蒲叶桃叶葡萄叶,草本木本
下联:梅花桂花玫瑰花,春香秋香。
6、同音字法:利用字、词同音(韵)的特点来创作对联,使之产生趣味。例:
上联:闲人免进贤人进
下联:盗者休来道者来。
7、谐音法:利用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不同的字、词组成对联。例:
上联:童子打桐子,桐子落,童子乐
下联:丫头啃鸭头,鸭头咸,丫头嫌。
8、漏字法:又叫藏头法。在创作对联时,将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,间接的表达意思。例:
上联:二三四五;
下联:六七八九。横批:南北
上联表示缺衣(一),下联表示少食(十),横批表示无东西。
9、同傍法:指联中的字采用相同偏旁部首。例:
上联:王老者一身土气;
下联:朱先生半截牛形。
“王”、“老”、“者”三字,均含有土字在内,故云“一身土气”。
“朱”、“先”、“生”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,且都在上部,故云“半截牛形”
10、拟声法:对联的词语通过模拟声音取得某种艺术效果,这种方法叫拟声法,又叫摹状法或摹声法。例:
上联:马过木桥,啼擂鼓,咚咚咚;
下联:鸡啄铜盆,嘴敲锣,哐哐哐。
11、析数法 例:
上联:宝塔尖尖,十层四方六面;
下联:玉手摇摇,五指两短三长。
上联:七里山塘,行到半塘三里半;
下联:九溪蛮洞,经过中洞五溪中。
12、应首法:是句子首字和尾字用同一个字,首尾呼应。例:
上联:半夜二更半
下联:中秋八月中。
上联:月湖漾明月,印心石屋心相印;
下联:汉水流江汉,传音瑶琴音永传。
13、数字领法:数字联中有一类以一个数词开头,领着若干名词的短联。例:
上联:三光日月星;
下联:四诗风雅颂
上联:一门三学士;
下联:四代五尚书。
14、交叉法:在上下联中,有些字是交叉(错位)相同的。例:
上联:子将父作马;
下联:父望子成龙。
上联:共说三潭同一月;
下联:谁知一月映三潭。
15、复韵法:同一音韵字在联中重复应用。例:
上联:水际洲,洲停舟,舟动洲不动;
下联:天心阁,阁落鸽,鸽飞阁未飞。
上联:冰冻兵船,兵打冰,冰开兵走;
下联:泥污尼姑,尼洗泥,泥净尼回。
16、虚字法:指一联中较巧妙地使有虚词成联的情形。一副对联,时实时虚,起伏迭宕,读起来另有一番情趣。例:
上联:翁之乐者山林也;
下联:客亦知夫水月乎?
上联:君恩似海矣;
下联:臣节如山乎
17、玻璃字对:是利用汉字左右对称的特点,选用都具有左右对称的一类字作联。例:
上联:甲申吉幸春来早;
下联:中土昌兴业共荣。